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汽车经销商开始积极发展租赁业务,并将其作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之一。智能制造兴起,租赁行业呈现出火箭般增速。广州2019年租赁成绩单出炉,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截至去年底,全市租赁企业累计达346家,比2013年增长超过3倍,企业注册资本超1000亿元,落户南沙的企业数量占全市的80%以上,广东已成为华南地区租赁集聚中心。
有几个热点事件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租赁和商业保理公司注册的量太多了,还有这两种公司在近两年的金融事件中都有充当一定的角色,所以也看到了它的不可控性,加上现在数量也够多了所以直接就让这两种公司归金融办监管了,所以就是比较难申请了。同样也进一步说明租赁公司的强大之处。还有一个原因,近外商投资公司设立的有点多,原因就是近的另一个热点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而港珠澳大桥的车牌申请早就开始了,所以导致了一大批外资公司的出现。
选择成立外资租赁公司
自查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是)企业申请预核名
准备申报材料
省级门主管审批
(审批通过)审批
(审批通过)取得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工商注册
操作周期:通常1~6个月,外资设立周期相对较短
港交所资料显示,海通全资持股的海通恒信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海通恒信”)已于日前提交上市预披露文件。这家海通在2014年收购而来的租赁公司,资产规模约700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5亿元。
此前,海通已于去年上半年审议通过海通恒信拟分拆赴港上市的议案。
截至目前,已有12家租赁公司在港上市(含金融租赁公司国银租赁),其中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有9家。
在港上市租赁已有一打 券商系的也要来了
券商系租赁公司
预披露文件显示,海通恒信此次上市由海通国际、中金香港、花旗、招银国际联合保荐。公司此次计划募集的资金主要有三大用途:
1,发展租赁业务和保理业务
2,发展境外飞机租赁业务
3,补充营运资金
海通恒信也是具有券商背景的租赁公司。2014年,海通收购恒信金融租赁全部股权,此后经过多轮增资、更名。截至发行前,海通通过海通开元投资持有海通恒信34.9%股权,通过全资孙公司海通恒信金融持有公司65.1%股权。
除该公司外,我国还有3家券商系租赁公司,包括光大幸福国际租赁、国泰君安租赁、中证寰球租赁,分别为光大、国泰君安、中信下属子公司。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19年总收入及年末资产规模计算,海通恒信在监管的外商投资租赁公司中排名第三,去年总收入在所有的租赁公司中位列第12位。
其中,2015年至2019年间,海通恒信资产规模保持38%的复合年均增长速度,3年间的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则分别达到24.8%、53.5%。
截至今年6月末,海通恒信总资产较年初进一步增长15%至697.6亿元,生息资产不良率仅为0.9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亿元、实现净利润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和0.8%。
据了解,公司业务包括租赁、经营租赁、保理、委托贷款及其他贷款、咨询服务。上半年,来自租赁、咨询服务、保理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9%、15%和12%。
海通恒信在预披露文件中这样描述其经营模式:依托“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战略,一方面通过总部六大业务部门实现行业聚焦积累行业经验,这六大部门包括公共服务业务总部、机构与网络金融部、建筑建设业务总部、小微事业部、工业业务总部、健康事业部。
另一方面,借助海通遍及全国属地化经营网络的经验与资源,构建海通恒信覆盖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深耕当地市场,从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降低管理成本。
12家租赁公司在港上市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末,共有9090家租赁公司,这既包括批准的租赁公司,也包括银监会批准的69家金融租赁公司。其中,批准的租赁公司按照股东构成不同还包括:
1,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去年末共8745家,租赁合同余额约1.9万亿元,以平安租赁、海通恒信、远东国际租赁为代表;
2,内资试点租赁公司:去年末共276家,租赁合同余额约1.88万亿元,以渤海租赁、长江租赁、国信租赁为代表
与内资试点租赁公司相比,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在许可经营模式方面的监管及限制较低,譬如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可以从事保理业务;二是可以在获得外债额度后进行境外债务,境外还可以用于境内业务;三是准入条件低,而在营业牌照方面的限制少。
整体来看,租赁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主要有五种情形:一是a股主板直接挂牌;二是a股主板借壳挂牌;三是h股挂牌及借壳挂牌;四是新三板挂牌;五是新三板公司涉及租赁业务。
2011年,远东宏信成功登陆港股市场,拉开了境内租赁公司上市的大幕。近两年来,租赁公司走向资本市场的步伐明显提速。
仅仅是在h股,我国就已有12家租赁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分别是远东宏信、飞机租赁、环球、恒嘉租赁、融众金融、中银租赁、国银租赁、富银租赁、富道集团、易鑫集团、紫元元、百应租赁。其中,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有9家,除了2015年借壳上市的恒嘉租赁之外,其余11家都是通过ipo的方式完成上市。
新常态下我国租赁业的未来前景和发展方向
——从发展驱动力看,租赁业在我国前景广阔
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不过,租赁业在我国仍然是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有许多服务功能和细分市场亟待开发,经济降速并不必然意味着租赁业的发展会降速。事实上,支持租赁业发展的原有驱动力依然存在。例如,在我国和企业负债率高企的背景下,租赁能够避免一次性大额投资带来的过大资金压力这一优点将更具吸引力。此外,新形势还带来一些新的发展动力。例如,我国正大力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与之相关领域的设备投资为租赁的业务扩张提供了新的空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企业走出去力度不断加大,通过租赁带动设备出口的需求在不断增大;随着财税改革的推进以及必要税收优惠政策的到位,更多的企业会从节税角度选择以租赁方式而非直接购买方式获取设备,等等。由于原有的发展驱动力仍然存在,新的发展驱动力又不断涌现,可以判定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租赁业仍将大有可为。
——从发展方向看,我国租赁业将着重拓展业务领域,深化非功能,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经济新常态不仅意味着增长速度的换挡,更意味着新的增长驱动力和好的发展质量。有鉴于此,我国租赁业应主要朝着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发展。
一是拓展业务领域。目前租赁项目主要以基础设施、飞机船舶、传统制造业设备为主。未来应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升级改造以及服务业相关的业务领域。如器械、文化产业设备、农业机械、新能源设备等领域,以往租赁业较少涉足,应该成为今后业务拓展的重点。
二是深化非功能。租赁本身除了功能之外,在盘活固定资产、促进设备销售、满足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等方面都能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在这方面尚有很大潜力可挖。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在法律方面,重点应补足现有体系的不足。例如对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的租赁业务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加强租赁物登记公示系统建设和租赁资产流通机制建设等。在监管方面,应着重解决三类租赁公司监管规则不统一的问题。在多元化渠道、会计税收制度、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也需作出持续的努力。除了对已经初步建立的制度不断升级完善以外,还需要在新形势下考虑启动一些新的相关制度,例如在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租赁业务时,应获得专门的海外投资制度的支持等。
联系方式